优质答案(1)
一:板蓝根板蓝根大家都不陌生吧,很多人家里都常年备有成品板蓝根颗粒,而这个板蓝根颗粒最主要的材料就是板蓝根,所以它是一种很畅销的药材。板蓝根以根入药,其叶也可以做成茶叶,它适应性强,对于土壤要求不严格。在山区、丘陵地区以及平原地区均可种植,耐寒性一般,南方可自然越冬。板蓝根每年2月份左右就可以开始种植,到8月份就可以陆续收获,正常亩产600至800斤左右,目前收购价为12元到15元每斤。整体来说,板蓝根种植收益中等,风险较小,销路宽,适合新手种植。二:天麻天麻一直以来都是一种名贵中药材。现在野生的极少,市场上的天麻几乎都是人工种植的,90年代,我国曾经掀起一股种植天麻风。人工种植天麻,技术难度并不大,它是以木材作为营养料,一不用施肥,二不用除草,也不用打农药,所以一般人都能很容易掌握。天麻一般种植时间是在十一月开始,生长时间六个月。一般亩产量在1200斤左右,目前价钱为130元每斤,但是天麻前期投入比较大,总之种植天麻一亩的纯收入能达到5万元左右。种植天麻风险也比较大,感兴趣的朋友一定要考察好再投资。三:蒲公英以前,蒲公英在人们印象里是一种没用的野草,近几年人们才发现它的价值,所以才开始大面积的种植蒲公英。蒲公英生命力极强,适应性也很强,因此在我国各省市都有蒲公英的身影出现。蒲公英每年除了冬季其他季节均可种植,一般都是采用种子繁殖。蒲公英生长期段,每年可以收获4-6次。亩产量很高,能出干品1000斤以上,今年的收购价在3至4元每斤。四:柴胡胡颗粒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吧,它的主要原材料就是柴胡。柴胡是山区常见的一种中药材,它具有适种范围宽,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种植管理相对容易等特点,所以深受种植户的喜爱。柴胡可以纯种,可以套种,甚至一些稀疏的林地里也可以种植的。柴胡的缺点就是收获期较长,一般种植后需要2~3年才能收获。但是它能种一次,长期都有收获,每年每亩柴胡地能赚1000块钱左右,很受一些面积大、劳力少的农民欢迎五:金银花金银花种植在我国已经出现很多年了,因此大家对它也并不会陌生。近几年来不仅制药企业增加了该产品的投入,以花入药。更有大型知名企业用金银花开发出新型饮料,这样一来导致市场对于金银花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金银花种植对于土壤要求不严,在高山地区、丘陵平原等地均能栽培,适应性极强。
优质答案(2)
农村可以种植石斛、桔梗、决明子、金银花、天麻、蒲公英、白芍、三七、川穹等等。每种药材的特点跟亩产量都有所不同。萊垍頭條以种植决明子为例,决明子有耐旱耐涝、适应性强、没有病虫害等特点,一般情况下,一亩需要3-4kg的决明子种子,亩产量约300kg。萊垍頭條
优质答案(3)
你好!很高兴为你回答问题!黄金有价药材无价!源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寄予厚望的救命本草。所以中药材经营和种植,是一个长期有生命力的好产业,低潮期生产,满足高峰期销售。既为市场提供了货源,又为自己创造了良好的财富之源。加之近些年来,中药材在国际市场的研究和植物原料药的不断深入,中药材为人重视。它源于自然,所以对人类健康更加有益的内在潜力日益显现,将促使中药材产业在今后若干年岁月里异彩纷呈。下面为药农推荐5种种植效益高的中草药材,供参考。1、柴胡清虚热中药,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产量100~200千克,目前市场价格30~40元/千克,因需求量大,货源紧俏。2、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以根茎入药。燥湿健脾,脾虚食少,消化不良,慢性腹泻、水肿、止汗,安胎。产量200~300千克,近期市场价格25~35元/千克之间。3、生地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生地黄:清热、生津、润燥、滑肠、破瘀、生新、止痛、调经、金疮瘀、凉血、止血;产量300~500千克,近期市场价格12~16元/千克。由于几年生产调减,今后还有上涨空间。4、板蓝根治疗温毒发斑;高热头痛;大头瘟疫;舌绛紫暗,烂喉丹痧;丹毒;痄腮;喉痹;疮肿、痈肿;水痘;麻疹;肝炎;流行性感冒,流脑,乙脑,肺炎,神昏吐衄,咽肿,火眼,疮疹;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产量300~400千克,由于流感的影响,原料需求大增,价格涨到近期的15~25元/千克,随着生产的恢复,价格今后趋于稳中有降的趋势。5、桔梗主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小便癃闭。产量200~300千克,近期市场价格上涨为55~65元/千克,为近年来最高价格。
优质答案(4)
有。原因是林下种植可以利用森林资源,不会破坏森林环境,也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同时,一些药材在林下种植的生长环境和方法上有所改良,可以增加产量和品质。具体而言,如参、人参、冬虫夏草、芦荟、薰衣草、百合等药材均适合林下种植,并有着一定的市场需求和经济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在林下种植时要避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等,否则有可能对森林环境造成破坏。同时,需要对药材的生长周期、生长条件等进行深入研究和了解,以提高种植的效益和收益。
本文地址:http://ask.jiuyinews.cn/yiyaozixun/2023-08-10/616772.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