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除胆囊后,人体储存和释放胆汁的过程会受到影响,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脂肪泻等胃肠疾病,还会增加结肠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1. 胆囊在人体中的作用是储存肝脏分泌的胆汁,并将胆汁进行浓缩。当人体摄入食物时,如果食物中脂肪含量较多,那么胆囊就会释放胆汁,帮助消化脂肪。当胆囊被切除后,胆汁的储存和释放就会受到影响,当人体摄入过多脂肪时,缺乏浓缩的胆汁参与脂肪的消化和分解过程,所以患者可能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甚至表现为腹泻和脂肪泻。
2. 同时,因为没有了胆囊的储存功能,肝脏如果分泌了胆汁,会直接进入肠道,这样会导致肠道菌群平衡发生改变,从而引发腹痛、腹泻等肠炎症状。长久如此,会使胃肠功能紊乱,不仅影响消化功能,还可导致胆汁反流入胃,损伤胃黏膜,引发胃炎。
3. 另外,胆囊切除后,胆汁的持续分泌增加了初级胆酸形成次级胆酸的概率,而次级胆酸是致癌物质,直肠、结肠等长期暴露于次级胆酸,会增加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
胆囊炎不一定非要切除,需要视具体病情而定,但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炎最有效的根治方法。
胆囊炎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外科治疗。
1.保守治疗适应证:①患者全身情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治疗者;②诊断未完全确立者;③不愿手术治疗者;④有消化不良症状,胆囊内未发现有结石,而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度减退者;⑤症状轻,胆囊功能正常或轻度减退,胆囊内小结石,急性发作不频繁,有可能用药物排出或溶解结石者。
2.外科手术治疗: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炎的根治方法,其益处就在于能彻底消除病灶和避免并发症(如胆管炎、癌变等)的发生。因此,只要患者有手术适应证,就应尽早行胆囊切除术。
对于结石性胆囊炎只要诊断确立,便可行外科手术治疗。对非结石性胆囊炎如有反复发作,也可在急性期控制后切除胆囊。
本文地址:http://ask.jiuyinews.cn/yiyaozixun/2024-03-20/653315.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