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俞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方法(1)

胃俞穴,胃,胃腑也。俞,输也。该穴名意指胃腑的湿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胃俞穴是背俞穴之一,为胃腑之气输注之所,刺激此穴可调节胃腑功能。

【定位归经】
  胃俞穴位于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胃俞穴时,可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即是。
  【功能主治及配伍】
  主治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胃炎、胃痉挛、呕吐、恶心等。该穴道还可以有效的配合治疗,由于胃肠功能引起的身体消瘦等消化系统病征。以下是其配伍方法:
  胃痛:配中脘穴、梁丘穴治胃痛。
  【保健方法】
  胃俞穴是我们人体必不可少的一个穴位,有以下几种保健方法:
  (1)按摩法:用两手掌按压此穴,再以画圈的方法揉按此穴。按摩此穴可增强胃的功能,从而更好地保证食物消化吸收的顺利完成。
  (2)针刺法:胃俞穴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扩散至腰部及腹部。不可深刺,以免刺伤肾脏。
  (3)艾灸法:胃俞穴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胃俞艾条温灸10-15分钟。
  【适用人群】
  常用于中青年和老年人疾病的保健及治疗,尤其适合以下人群:
  (1)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胃溃疡、胃炎、胃痉挛、呕吐、恶心等,可采用艾灸胃俞穴法。
  (2)糖尿病:可采用按摩胃俞穴法。
  【注意事项】
  (1)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2)如果正处于某些疾病的急性期,或是疾病本身不宜按压,抑或腧穴所在的局部存在感染、结核、肿瘤、骨折等情况,就不宜用按摩方法。

方法(2)

脾俞穴,与脾相应,而为之俞,故名“脾俞”,是人体一个重要的穴位。

【定位归经】
  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在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11肋间和肋下动、静脉后支;布有第11、第12胸神经后支的皮支。
  【功能主治及配伍】
  常用于治疗胃溃疡、胃炎、胃痉挛、神经性呕吐、肠炎等。以下是其配伍方法:
  (1)呕吐:配中脘、三阴交、足三里主治呕吐。
  (2)腹泻:配胃俞、中脘、章门、足三里、关元俞主治腹泻。
  (3)消渴:配肾俞、三阴交主治消渴。
  【保健方法】
  脾俞穴是人体一个重要的穴位,有三种保健方法:
  (1)针刺法:斜刺0.5~0.8寸。
  (2)悬灸法:患者全身放松,坐位或卧位。艾条点燃后放于穴位上方,距离皮肤约2~3厘米左右进行熏灸,一般每次灸10~15分钟,两侧交替进行,以局部潮红为度。每周灸治2~3次。
  (3)按摩法:患者取舒适卧位,操作者两手拇指指腹放置在患者的脾俞穴上,逐渐用力下压,按而揉之,使患处产生酸、麻、胀、重的感觉。再用擦法,即来回摩擦穴位,使局部有热感向内部深透,以皮肤潮红为度。如此反复操作5~1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适用人群】
  常用于中青年和老年人疾病的保健及预防,尤其适合以下人群:
  (1)消化不良者: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腹痛、大便稀薄等,这种体质的人可以用按摩和艾灸脾俞穴法。
  (2)减肥:可采用艾灸脾俞穴法。
  【注意事项】
  针刺时,掌握好力度,不宜深刺,以防造成气胸或刺伤肝脏。

本文地址:http://ask.jiuyinews.cn/yiyaozixun/2024-03-20/653248.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