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犯了低级错误的时候,人们就会骂他脑膜炎,其实现在确确实实有很多人患上了脑膜炎这个疾病,而且就是因为脑膜炎这个疾病而让很多人变成了傻子,那么当一个人患上了脑膜炎之后,应该去采取哪些治疗方法呢?
目录
1脑膜炎症状
脑膜炎早期症状有哪些?脑膜炎分为病毒性脑膜炎、细菌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以前两种居多,脑膜炎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感染的神经系统部位,症状有轻有重。
对于患儿来说,既可以一得病就是脑膜炎,也可以因为感冒、腹泻治疗不及时发展成脑膜炎。以病毒性感冒为例,刚开始,病毒仅存在于淋巴系统内,然后侵入上呼吸道,此时表现出的就是感冒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病毒就会“渗透”到血液,随着血液的流动,病毒就有可能在大脑某处安家,就成了脑膜炎。
脑膜炎早期症状跟感冒差不多,病人会发热、全身酸痛、食欲差等。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会出现嗜睡、兴奋、抽搐等神经系统的表现。脑炎患儿早期往往容易被误诊为伤风、感冒,错失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孩子出现感冒症状,精神行为异常,婴幼儿表现为不肯吃奶、头痛,经过一般的感冒治疗无效时,应高度警惕脑炎的可能性,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找专科医生进行排查。
2脑膜炎如何治疗
抗病毒治疗
1.阿昔洛韦(无环鸟苷) 每次5mg/kg,稀释后缓慢静脉滴注,每8小时一次,连用7~10天。该药50%可透过血脑屏障,在体内转化为三磷酸化合物,干扰病毒DNA聚合酶的作用,抑制病毒DNA复制。
2.阿糖腺苷 每日5~20mgkg缓慢静脉滴注(12小时以上),连用10~14日。本品磷酸化后及其代谢产物6一氧嘌呤阿糖苷能够抑制病毒DNA的合成。
3.阿糖胞苷 每日1~4mg/kg,分1~2次静脉注射,连用10日。
4.利巴韦林(病毒唑) 每日10~15mg/kg,分2次使用,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
免疫疗法
1.聚肌胞(PIC) 每次2~4mg,肌内注射,隔日一次。本品为一种合成的双链RNA,具有诱导干扰素的能力和广谱抗病毒作用,还可特异地与病毒聚合酶结合,从而抑制病毒复制。
2.干扰素 每次50~5 000万单位,肌内注射,每日1次,连用3~5日。
3.核糖核酸酶 0~1岁,每次3mg;2~3岁,每次5~8mg;4~6岁,每次10~14mg;7~10岁,每次15~18mg;ll~15岁,每次20mg;15岁以上每次30mg,每4~6小时肌内注射一次,连用14日。
对症治疗
对发热者可予解热镇痛药或物理降温;对有明显高颅压者可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压;对惊厥者予抗惊厥处理;对合并脑炎出现呼吸衰竭者,可予洛贝林、尼可刹米(可拉明)等呼吸兴奋剂,必要时予呼吸机。
西医
采用透过血脑屏障较好的抗生不经如青霉素600 万~800万U、磺胺嘧啶钠4~6g静脉静脉滴注。进行乳突根治性探查,要清除胆脂瘤、肉芽及腐骨,刮除封闭侵入颅内的瘘管和先天性裂隙。目前很少采用椎管注药,因给药浓度很低,用之常有药物反应。一般青霉素一次量不应超过10000U。脑膜炎期内常并发脑脓肿,发生率达2%~7%。因此脑膜炎症状消失之后反又出现占位体征,故脑膜炎是否真正治愈,必须严格检查。可用脑脊液复查和CT脑扫描等以排除脑脓肿存在的可能,出院后还应密切随访。抗生素问世前耳源性脑膜死亡率很高。自磺胺药物及抗生素问世之后,死亡率已由90%下降到5%以下。现今死者多因误诊误治或并发了脑脓肿所致。
中医
中药疗法:
辨证:温热疫毒,深入营血,内陷心包。
治法:清营透热,清心开窍。
方名:疫疠解毒清心汤。
组成:生石膏200克,犀角10克,黄连10克,黄芩15克,玄参50克,生地50克,知母15克,丹皮15克,焦栀子15克,生绿豆100克,鲜菖蒲15克,白茅根10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脑膜炎的治疗大家知道了吗?一旦被检查有脑膜炎的时候,建议大家最好不要从心理上害怕自身的脑膜炎,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对待自己的脑膜炎,要知道只有选择好的治疗方法,脑膜炎才会彻底治愈。
3脑膜炎的后遗症
1、脑膜炎可以是病毒性感染原发的临床表现,或者是继发的临床表现,引起原发的脑膜炎的病毒有流行性的(虫媒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埃可病毒与柯萨奇病毒),或散发性的,通过蚊子传播的虫媒病毒性脑膜炎(圣路易型脑膜炎,东方与西方马脑膜炎,加利福尼亚脑膜炎)只在温暖季节感染人体。
2、继发的脑膜炎通常是病毒感染的一种并发症,是由免疫机制所造成.举例来说,在麻疹,水痘,风疹,牛痘接种,天花以及许多其他不太明确的病毒感染后发生的脑膜炎都是继发的脑炎。这些围绕感染或感染后脑炎典型地在病毒感染性疾病发病后5-10天出现症状,在病理解剖时看到的病理特征:是血管周围的脱髓鞘变化。
3、在十分罕见的情况下,脑膜炎或其他脑病可以成为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迟发的病症,大家最熟悉的是与麻疹病毒有关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膜炎。
脑膜炎可引起发热与全身不适,而无脑膜刺激体征,或者可引起脑膜刺激征象(发热,头痛,呕吐,全身不适以及颈项与背脊强直),再加上大脑功能障碍(意识改变,性格变化,抽搐发作与肢体轻瘫)以及颅神经功能异常。
4脑膜炎是怎么引起的
脑膜炎是脑膜或脑脊膜(头骨与大脑之间的一层膜)被感染的疾病。通常伴有细菌或病毒感染。身体任何一部分的并发症,比如耳部、鼻窦或上呼吸道感染。细菌型脑膜炎是一种特别严重的疾病需及时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在数小时内死亡或造成永久性的脑损伤。病毒型脑膜炎则比较严重但大多数人能完全恢复,少数遗留后遗症。脑膜炎可累及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硬脑膜炎多继发于颅骨感染。自从抗生素广泛应用以来,此病之发病率已大为减少。软脑膜炎包括蛛网膜和软脑膜炎症,则颇为常见。因此,目前脑膜炎实际上是指软脑膜炎而言。脑膜炎绝大部分由病原体引起,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膜炎是其中最主要的类型;少数则由刺激性化学药品(如普鲁卡因、氨甲蝶呤)引起。脑膜炎有3种基本类型:化脓性脑膜炎,淋巴细胞性脑膜炎(多由病毒引起),慢性脑膜炎(可由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布氏杆菌及真菌引起)。
病因
1.化脓性脑膜炎
是因某种细菌传染造成。分3种类型,即流感嗜血杆菌B型、脑膜炎奈瑟菌(双球菌)和肺炎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美国约80%是细菌性脑膜炎。通常一小部分健康人鼻内或体表携带这些病菌并不侵害人体,他通过咳嗽或打喷嚏传播。人们最易在患感冒时被病菌传染,因为鼻炎使细菌进入颅内变得极为容易。
2.结核性脑膜炎
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约占全身性结核病的6%。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经血播散后在软脑膜下种植形成结核结节,结节破溃后大量结核菌进入蛛网膜下腔。近年来,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有增高趋势。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提高疗效,减少死亡率。
3.病毒性脑膜炎
85%~95%由肠道病毒引起,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A和B、埃可病毒等,其次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及腺病毒。
5脑膜炎是否一定有传染性
讲到“脑膜炎”,人人都会谈虎色变,“敬”而远之,生怕会传染给自己。其实不然,脑膜炎是个总称。其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是法定传染病;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有一定的传染性;除此之外,其他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病毒性脑膜炎(病毒脑)一般均不会传染。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人及带菌者为本病的传染源,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常见于冬春季节,因气候寒冷,室内人口稠密,居室拥挤,通风不良,加之易感儿童的抵抗力弱,易于传播流行。此病十分凶险,疾病初期很难与上呼吸道感染区别,当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菌血症时,表现为高热、恶心、喷射性呕吐、皮肤出现本病特有的瘀点、瘀斑,继丽发生剧烈头痛、烦躁或嗜睡、抽搐甚至昏迷。如不及时抢救,短期内可以死亡。结脑的发生大多由粟粒性结核病或由肺内原发病灶的结核菌经血液进入脑部。起病多缓慢。早期症状以性格改变及精神萎靡、嗜睡为主,如以往活泼愉快的小儿变得精神淡漠,不愿玩耍、易怒、好哭;中期,头痛及呕吐加剧,呈龟昏睡状态,有的可出现面瘫及一侧肢体瘫痪;晚期多出现抽搐,意识由半昏迷进入昏迷。
化脑是由各种化脓性细菌(如肺炎球菌、流感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引起的脑膜炎症。由上呼吸道、皮肤、脐部感染,再经血行播散侵入脑部;亦可自邻近组织感染,如中耳炎、乳突炎或头部外伤感染向颅内扩展,一般无传染性。
病毒脑是由各种病毒(腺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所致。临床表现差异较大,除了头痛、呕吐、反应淡漠或烦躁、嗜睡等症状外,还可表现各种精神障碍,如记忆力减退、定向障碍、幻听、幻视、猜疑等。病毒脑一般无传染性。
因此,脑膜炎是否有传染性,还得首先了解是什么病原引起的。
本文地址:http://ask.jiuyinews.cn/waike/shenjingwaike/2024-02-14/648541.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