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巴利综合征治疗方案

该文章由就医问答编辑就医网收集整理,以下就是详细内容。

优质答案(1)

治疗方案:治疗除正常的激素治疗后降减激素的同时可逐步的用可逐步的用中药(中药含然激素对人体无毒副作用)替代激素,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肌体抗病能力。格林巴利综合征主要是由于上呼吸道或者是胃肠道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造成的。 主要侵及周围神经 四肢的无力 软瘫是最常见的症状 还有有感觉的麻木疼痛 如手套袜套样, 还有自主神经如出汗 手抖 心动过速等不适。

优质答案(2)

/>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髓鞘是神经周围的绝缘物质,能够促进神经冲动的传导。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又称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是周围神经的慢性复发性疾病。本病的主要特点是:
1、慢性进行性或慢性复发性病程;
2、起病隐袭,很少有前驱因素;
3、病理上炎症反应不明显,脱髓鞘与髓鞘再生可同时并存,雪旺细胞再生,出现“洋葱头样”改变;
4、激素治疗较肯定。病因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但尚缺乏证据。临床表现
1、本病的发病率低,男女患病率比例相似;各年龄均可发病,但儿童很少。
2、隐袭起病,多无前驱因素,进展数月至数年,平均3个月;其自然病程有阶梯式进展、稳定进展和复发-缓解三种形式,最初病情迅速进展可与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相似,当进展超过四周时,其慢性特征就变得明显了。
3、常见对称分布的肢体远端及近端无力,自远端向近端发展,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从上肢发病罕见,躯干肌、呼吸肌及脑神经很少受累,偶见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等症状;大多数患者同时存在运动与感觉障碍,可有痛觉过敏、深感觉障碍及感觉性共济失调;大多数患者肌肉萎缩较轻;少数病例可有霍纳征、原发性震颤、尿失禁和阳痿。辅助检查
1、脑脊液可见蛋白-细胞分离,但蛋白量波动较大,部分患者寡克隆带阳性。
2、神经传导速度、远端潜伏期、F波潜伏期等异常均较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严重,病程不同时间的病理检查显示脱髓鞘及继发性轴索损害的程度不同。
3、因感觉神经受累较常见,故腓肠神经活检常可发现炎症性节段性脱髓鞘,典型“洋葱头样”改变高度提示本病,但此改变并非本病的特异性改变,也可见于神经束膜瘤、创伤性神经瘤等。如怀疑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并发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活检发现炎症性脱髓鞘反应更有确诊意义。
4、核磁共振在病史较长的患者可发现神经增粗,强化扫描有助于发现活动性病变。诊断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脑脊液及电生理检查,有时需要神经活检来确诊。治疗
1、皮质类固醇激素:强的松是治疗本病最常用的药物。病人应长期口服强的松100毫克,日1次,连用2~4周后逐渐减量。由于要长期服用,难免会有副作用。
2、血浆交换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虽然有短期疗效,但费用较高,也需要不断重复使用。条件允许的话,建议使用。免疫球蛋白需要每2~8星期重复注射。血浆交换需要每星期做两至三次,直至有疗效,然后逐渐减少次数,以口服药代替。
3、免疫抑制剂:通常在其它治疗无效时使用。用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mofetil)一种新的免疫抑制剂可以减少要用的皮质类固醇激素剂量,从而减少副作用。预后患者很少会完全恢复,多数会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优质答案(3)

1、格林巴利综合症患者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多食莲子心(清心降烦)。2、要想更好的治疗格林巴利综合症,就要保证饮食营养,多食脂类食物:蛋黄、花生、羊脑、猪脑、核桃等。3、像酵母、肝、豆类、糙米、燕麦等之类的食物,都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E,多吃这些食物对病情的恢复很有帮助。4、蛋白质的补充对格林巴利综合症的治疗很有好处,比如有瘦肉、牛羊肉、鸡、鱼、蛋、水果等。

优质答案(4)

格林巴利综合症的病人是重病,全身瘫痪可定一级残疾证。一级重残是没有自理能力,而格林巴利综合症就是一级重残不能下床,只能依靠监护人照顾。如果格林巴利综合症病人要办理残疾证,可以向当地市残疾人联合会申请入户办理残疾证。

优质答案(5)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常见的脊神经和周围神经的脱髓鞘疾病。又称急性特发性多神经炎或对称性多神经根炎。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上升性对称性麻痹、四肢软瘫,以及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病人成急性或亚急性临床经过,多数可完全恢复,少数严重者可引起致死性呼吸麻痹和双侧面瘫。脑脊液检查,出现典型的蛋白质增加而细胞数正常,又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为了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就医问答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

本文地址:http://ask.jiuyinews.cn/yangsheng/2023-10-07/632382.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