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手足口症

手足口症临床上指的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的传染性疾病,主要是以手、口、足等部位进行散发性的皮疹和疱疹,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密切的接触进行传染。大部分患者一般预后比较良好,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可能在治愈后会出现后遗症。

手足口病通常属于一种自限性的病毒感染,症状较轻时可以不用药物治疗。婴幼儿免疫功能不成熟,缺乏对肠道病毒的抵抗力,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儿童普遍易感,在流行期间常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是减少疾病发生的主要措施,预防主要是要搞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儿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在疾病流行期,儿童尽量不要到人群聚集的地方或空气流通差的场所;饭前、便后要洗手。

一旦发现感染手足口病应该将患儿隔离,留在家中直到热退,皮疹消退,一般需要隔离两周。患儿用过的餐具,玩具等物品,需要彻底的消毒,晒太阳,室内要开窗通风,保持空气的新鲜。多喝温开水,因口腔中有疱疹,可以吃些流质的食物,比如果汁,稀饭,牛奶等。

本文地址:http://ask.jiuyinews.cn/erkexue/erke/2023-03-10/573924.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